在 2025 年世界运动会正式启幕前,成都东部新区的成都体育学院游泳馆与地掷球场地已完成全面升级改造,作为巡回赛的 "练兵场" 率先亮相。3 月 24 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场馆建设通过 "租赁优先、资源共享" 的创新模式,将节俭理念贯穿于每个细节。
腾博会官网入口走进总建筑面积 2.77 万平方米的游泳馆,800 个观众席位与专业比赛设施相得益彰。场馆运行副主任兰仁钦介绍,馆内 20 套高精度出发台全部采用租赁模式,"一套租金仅相当于购买单台的费用"。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 30% 的办赛成本,更通过设备循环利用减少了建材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值得注意的是,改造中特别强化了水下照明系统,新增的 LED 灯组在提升视觉效果的同时,能耗较传统灯具降低 40%。
距游泳馆 300 米处的地掷球场地,其 17 米 ×18 米的核心赛区铺满本地砂石。场馆保障部副部长王金阳透露,最初赛事方指定使用克罗地亚海砂,经技术团队反复论证,最终选用乐山天然砂粒,既满足比赛对球体滚动轨迹的要求,又节省了跨境运输成本。这片由闲置空地改建的场地,通过模块化搭建实现 "即拆即用",赛后可快速恢复为校园活动空间。
在智慧运维方面,场馆采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并配备 UPS 应急电源,确保赛事期间电力供应万无一失。近 80% 的电缆、桥架等设备均为租赁物资,赛后将转用于其他赛事保障。这种 "巡回赛 — 正赛" 两阶段共享模式,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
据了解,即将于 3 月 28 日开赛的成都站巡回赛,将迎来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123 名运动员,设置潜水、救生、地掷球 3 大项 4 分项。赛事期间,志愿者团队将全程提供多语种服务,馆内特别设置的茶歇区将兼顾中外运动员饮食需求。场馆运行团队还将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数据,为世运会正赛优化流线设计提供依据。
从 "能用不建" 的场馆选址到 "能租不买" 的设备配置,成都世运会筹备工作以务实举措践行着 "简约、安全、精彩" 的办赛理念。这些可复制的绿色经验,不仅为国际大型赛事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在城市更新中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印记。
